2012年7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强制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这一5年前发布的国标给了供水行业相当长的准备时间。但对于供水企业来说,从1985年的35项水质指标到现在的106项指标,即使有5年的准备时间,依然压力“山大”。
新国标中106项指标的制定考虑了哪些因素,为什么要规定这106项指标?是不是有了指标规定水质就能有保证?怎么缓解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疑虑?记者在由中国水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搜狐网联合主办的第十期环境讲坛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106项指标能否保证饮用水安全?
106项指标与我国水污染现状相符,2006年之后大规模水污染事件中涉及的污染种类都涵盖其中
水质标准偏低是我国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多年没有变化的指标已经不能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饮用水安全需要一个更加合理、规范的标准来保障。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大幅提高了水质检测指标,希望通过这106项指标管理好饮用水安全。那么,这106项指标包括哪些什么,考虑了哪些因素?
据了解,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放射性指标。
与1985年的35项标准相比,新国标中除了放射性指标修订了1项以外,其他指标均有所增加。微生物指标由两项增至6项,并修订了总大肠菌群指标;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并修订了4项指标;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并修订了1项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并修订了1项指标。
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介绍说,106项指标与我国水污染现状相符。2006年之后爆发的大规模水污染事件中涉及到的污染种类,都被涵盖在新国标中,其中还有许多新亮点。
新国标中,毒理指标增加的最多,71个新增项中有59项为毒理指标,其中对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关注有所加强。关注有机污染物是因为上世纪末以来,由人工合成的诸多物质进入环境中,在一些情况下长期存留,对人体产生危害。而铁锰锌铜等在内的重金属是近年来重大水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新国标对重金属的检测指标从5项提高到了19项。另外,对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海水淡化工程,新国标规定了其作为饮用水涉及到的硼指标;随着除草剂的使用越来越多,毒理指标中还增加了约20种农药类的指标。
微生物指标方面,主要增加了两虫(肠贾第氏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这个指标的提出能够与西方最严格的标准接轨。北京奥运会前,奥组委对两虫指标加入检测非常关注,他们了解到西方国家一直重视两虫的检测,希望我国的标准能与国际接轨。于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专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两虫检测,在30%的水源地到了两虫,并把两虫指标加入了新国标。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都能有保障吗?
饮用水安全做得比较好的地区,从水源地到入户水水质都有严格要求,县级城市水质监测压力大
饮用水从水源地到最后的水龙头,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106项指标的硬性规定显然不能保证饮用水安全。整体来看,我国在饮用水安全方面要做得工作还很多。
从源头看,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用水也受到了威胁。水厂在执行新国标时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多数水厂仍采用传统工艺,只有少数水厂有深度处理工艺。供水过程中,管网老旧降低水质。新国标中规定到水龙头的水质要求怎么保证?
在饮用水安全做得比较好的广东省珠海市,从水源地到入户水都有严格要求。据广东省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业务部主任王杭州介绍,他们采取多水源系统保障水质安全,即水库之间通过隧道彼此联通,如果一个水源出现问题可及时切换水源规避风险。并引入第三方监测,从水源地、水厂各环节、综合中心化验所、行业主管部门、水质检测中心、疾控中心等6道关口保证水质。
同样位于广东省的广州市则以管网水质的状况来调控出厂水水质,对出厂水水质指标进行内部控制。通过逆向调控保证水质安全,充分考虑后续管网情况保证入户水达到相关标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水质部工程师朱争亮说,除了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水厂工艺改造方面他们也走在前面,通过亚洲最大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项目、东部水厂生物处理改造等提标改造工程,加强了水厂的深化处理能力。
同时,珠海、广州等地搭建流域水质网,将西江、东江、北江等流域的上下游检测数据实时共享,如有突发事件,可为各地提供宝贵的应对时间,通过流域监控应对突发事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生认为,搭建流域水质网络、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置仪表预测水质很重要,水源地污染物一旦超标可以马上报告水厂、自来水公司采取措施,如果等到出厂水水质检测出不合格就为时已晚。但是,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同,有些地方没有条件像珠海、广州做得那么专业,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城市,根本没有这样专业的机构进行水质监测,甚至连饮用水水源地都划分不清。
“对于县级城市来说,加强水质监测是保证标准实施的前提,但是难度较大。”王占生说。首先,能够检测106项标准的为一些大型自来水公司、住建部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等,其他单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要配齐水质监测方面的仪器需要较大花费。
怎么缓解公众疑虑?
水质公开势在必行,业内成立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加强与公众沟通
2012年以来,广西龙江、江苏镇江、湖北武汉等地都出现过重大污染事件。业内担忧,生活饮用水会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个引发公众强烈反响的社会焦点。
其实,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曾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水质状况做过普查。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然而,普查数据一直没有公布,直到今年5月,才有媒体报道了这一结果。全国普查的4000多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而这些问题至今并无太多改善。
这一消息的报道,让公众更加疑虑,我们喝的水到底怎么样,成为公众急需知晓的话题。
王占生说:“水质普查的结果应该公开,不仅会对水质达标起到监控作用,也能引起主管部门重视,合格率会得到较快提高。”
鄂学礼也认为,水厂或政府应该每个月公布一下饮用水水质指标,让公众有知情权,否则公众对饮用水安全会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他说,美国对饮用水的管理并不是全国性的,每个城市都是自己管理,我国也应该做到每个城市管理好自己的饮用水水质,并逐步扩大面积。
对此,供水企业已经有所行动,今年3月,长沙水业集团、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珠海水务集团、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以提供优质优价的供水服务。
王杭州介绍说,供水联盟注重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工作,会对水质进行专业测评。同样身为供水联盟企业的广州自来水公司每月会将自身及第三方的检测数据每在网络及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邀请公众参观水厂。
“向公众普及供水整个流程,了解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情况,既能避免水厂陷入‘替罪羊’的困境,也能提高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王占生说。